| Alfred Tian |
从昨天起在公司外面的一个小饭馆的会议室参加一个为期三天的WORKSHOP。到会议室所在的楼下时,我发现因为早上七点多大街上几乎没什么人,路边的停车位都是空的,仔细看时发现在离饭店入口最近的几个停车位旁边立着几块牌子,上面写着“身体障碍者停车处”,其他几个刚写着“3小时停车处”。我把车停在“3小时停车处”就上楼开会去了。中间休息时和同事聊天,当她得知我停在了“3小时停车处”时,就建议我说差不多都停了3个小时了,应该把车移走了,建议我所车开到100米外的一个街区停车楼里。人家都说了,我也不好意思不去移车,所以就下楼去移车去了。到停车处时发现只有两三辆车停在“3小时停车处”,“身体障碍者停车处”和其他几个“3小时停车处”仍然空着,心想,停到停车楼去太远了,而且这里空余的车位这多么,我继续停在那儿也不会影响其他人停吧,于是没动车就打算回去继续开会了,路上碰到刚才那位同事,原来她也是来挪车的,于是就跟着她把车一起挪到了100多米外的街区停车楼了。锁好车后我习惯性的把车门用车拉了拉,以确定是否锁好了。这一动作引起了同事的好奇,问我为什么这样做,我说怕万一没锁上,车里丢东西怎么办(本人今年春节回老家时就因车窗砸丢了个包),同事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我说,这里很安全,几乎没什么东西被偷过,她们家以及邻居基本上都很少锁门。。。虽然我开始还不太相信,但当我每天在路上散步时,几乎每个从身边经过的陌生人都像朋友一样对我善意的微笑和打招呼,当我看到他们清澈的眼神里表示出的友善和好客时,我慢慢还是信了。朋友说在美国,一般越小的城市民风越淳朴,我们在国内经常从电影电视和新闻报道里看到的美国糟糕的治安,一般或者发生在较大的城市,或者是被有意放大了一些。
在步行回来时要过一个路口,发现路口上并没有国内的斑马线,只是有两道实线,只要在路口上站在一边,从远处开过来的车早早的就降低了速度,离那实线有好几米的地方就停下来,请行人先过马路。
走回会议室时继续开会,等下午开完会出来,发现“3小时停车处”基本上都停满了车,但那两个位置最好的“身体障碍者停车处”仍然空着。于是问了当地的一个朋友,这个小镇上身体障碍者多不多,答曰好像只有几个人,附近三个街区内也只有一个身体行动不太方便的人。为了给这位身体不方便的人可能来这里办事停车时提供方便,那个车位平时就一直空着。
在这儿呆了几天,在人均汽车保有量近800辆的美国,切身感到了这个社会对行人路权的尊重,而对身体障碍者的特别照顾刚更体现了社会的关爱、友善和文明程度,当然与之联系在一起的是道德水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街上随便抓一个人问一下,他都可能叫“郭名义”。
我又想起08年第一次来美国时,在五大湖区一条小路边的小摊上买水果,发现水果都整体地摆在那儿,旁边放着一个装钱的罐子,原来根本就没人看着,买水果的人都是根据价钱主动把钱放进一个罐子,听说基本上不会出现有人不付钱就把水果拿走的情况。
老婆前天发布命令,要“找个正规一点的超市”给儿子买些东西回来,当我问当地的朋友哪一个是“正规”的超市时,朋友又楞了,反问,有不正规的超市吗?我一时无语。。。。。。
难道这就是当年孔老二在《礼记·礼运第九》中说的那样,“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吗?虽然这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可能离孔夫子的共产主义“大同”社会还有些距离,但起码应该到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或者可以叫作“郭名义”社会了吧?!
0
推荐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662号 